top of page

Humans of Halls #17


四年了。我住在李國賢堂將快四年了。由過完迎新營之後到今天,跟別人說我住Lee Hall,我都是一樣的自豪,一樣的驕傲。 【人際關係】 Lee Hall的核心價值就是人際關係。外人或許不明所以,以為Lee Hall無特色才胡亂安插一個平平無奇的元素成為一間舍堂的核心價值,甚至有人以為Lee Hall的「人際關係」就是你要靠人脈才可成功入住Lee Hall,云云。反之,Lee Hall就是這麼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繫。我住在Lee Hall,不只是住在裏面的某一間房或者走廊而已,而是當你發現就算有位堂友跟你一段關係也扯不上,但都可以放開懷抱,閒聊幾句時,哪怕只是一趟升降機由八樓到地下,你都可以感到你是住在一間Hall,而不是普通一棟住宅大廈或者宿舍。 【舍堂教育】 每聞舍堂教育這四字,總會有人渾身不自在、頭腦發麻、雞皮疙瘩,非要避之則吉不可。初時我也不以為然,後來到我當了個現住生,要向新鮮人解釋時,我才發覺這四個字是多麼的虛無飄渺。回想起來,要我總結在舍堂生活裏學到了甚麼,倒是像有話說不出,明明就在嘴邊卻吐不出一個字來。可是你卻不甘心,因為你知道在你多姿多彩的舍堂生活裏,的確有很多片段你不能忘記,然後想想今天的自己與第一年拖着行李走進舍堂的那個你,肯定是差天共地的。 【舍堂生活】 Year 1 Join Team、做樓委、OCOC,都是一種磨練,務求在最短時間給予最多機會你去撞板。Year 2做樓主、Team Cap,就是初試Give and Take的時候,把Year 1學到的東西、珍惜的景象,在擔當領導角色時學習承傳下去。Year 3出組,是肩起了更重的擔子,作為八個新鮮人的組長,佔了他們融入舍堂生活很重要的部份。反而到了Year 4,所有位置都已成過去,剩下的只有你多麼願意付出的心,但與Year 1不同的是,Year 4的你可以沒有Take,但是一定要Give。學制轉變前,大部份人的舍堂生活都是三年止步,但今日因為334學制而容納更多Year 4在舍堂裏,其角色定位需要定義得更深,才能確保收到承傳之效。 【文化 Cultural】 作為文化隊伍的一份子,不得不提舍堂裏的文化(隊伍)。舍堂重視均衡發展,體育文化雙線並行,然而文化先天就存在着一些缺陷,導致文化較體育弱勢。很多運動都容易製造驚險場口,無論是場上運動員救了一球,或是分數上的緊貼,都會令人屏氣歛息,而這是不需要太多對該體育的認識都可感受到的。反觀文化表演,處處興趣行先,加上藝術元素大多是內歛的,需要花精神去理解當中背後的意思,觀眾本身認識不深,又或者對事物理解不同時,便容易不明所以,遑論要找到當中的可觀性。另外,運動的恆常練習較為直接,亦較少環境限制,舍堂裏有個Podium,喜歡便可以Throw Ball、練Bat,甚至可以透過練體能與其他體育隊伍一起鍛練。可是要大家想像六支文化隊伍如何展現給堂友背後的努力,又或者如何善用Podium去進行文化隊伍練習,恐怕也有點難度吧。要說下去還有很多,例如堂友如何塑造謬誤,沒有汗水、肌肉痛、傷患,就恍忽低人一等,俗稱「撻皮」,又或者對住新鮮人反問「你淨係Join Cultrual Team咋?」等等。只可以說,文化秘書不易做。 【自豪感】 有人以為Lee Hall有仙制,原因竟是在觀看舍際比賽時,總是容易見到Lee Hall一片藍海。無他,只是我們較懂得將心比己,或者對不同堂友都有所認知,以致潮撐也有個限度,「先體驗,後感受」更是在舍堂生活中浸淫的好方法。睇波好多人、Forum好多人、Hall Visit好多人、Hall Function好多人⋯歸根究底,我們都是望住一個字: 「人」。關係不是垂手可得、手到拿來,唯有不斷製造機會,提供平台,才可以更快的建立更廣、更深的人際關係。Lee Hall一切的氣氛、關係、傳承文化,都是我值得自豪的。 很快便要離開了,回想當日偶然在公海接過Folder,走過一趟Hall Tour,玩過Touch Camp,就二話不說報了Lee Hall,也成就了今天的我。你給我多少次回到過去的機會,我都會選擇Lee Hall。 PS: Lee Hall係Simon K. Y. Lee Hall,唔好再問係咪RC定HYSAN定LSK。


係Facebook搵我地啦
Find us on Facebook
新鮮出爐 Newest
​主題 Categories
bottom of page